金牛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房产家居、生活百科、国际资讯、热点新闻、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08-19 00:58:51
24年50余万公里10辆摩托车,这一次终于轮到郭刚堂找到孩子了。
正观新闻记者张香梅
电影《失孤》的末尾,刘德华骑上摩托车载着寻亲旗再次踏上了寻子之路,正如电影原型郭刚堂一样毅然果决。全国奔走50多万公里后,郭刚堂亲手抱住被拐24年的儿子郭新振,电影也终于迎来了大团圆结局。
直到7月13日,郭刚堂与儿子郭新振相拥而泣的视频传遍网络,大家才意识到,郭刚堂所说的“很重要的一天”,是他和儿子跨越24年相认的日子。全国网友被一位坚强、理性的父亲所感动,成千上万的祝福汹涌而至:他经历过无数次失望和破灭,见证过太多失散家庭再次团聚,今天终于轮到他了。
他不用再满世界找孩子了
“我不用再满世界找了!”确认儿子郭新振被找到以后,郭刚堂给陈鲁豫发了消息,接下来的几个感叹号传达出他的兴奋和幸福。
7月11日,在山东聊城,郭刚堂见到了找寻24年的孩子郭新振。父子二人抱在一起,一家人难掩激动和喜悦,痛哭流涕。照片中,郭新振比父亲郭刚堂高出半头,两个人拥抱的时候低着头。父子分离时,郭刚堂27岁,跟儿子现在的年龄相仿。如今,两岁的幼儿长成了健壮的大小伙儿,51岁的郭刚堂则从一头黑发到头发花白。
认亲这一天,郭刚堂仅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句话:今天对我来说很重要。简短的几个字并未透露更多信息,但对他而言则意味着,终于余生圆梦。
多家媒体的报道拼凑出郭新振的现状:1997年两岁多的时候,他被拐卖到河南安阳林州生活,后来上了大学,现在是一名人民教师。长大后的郭新振跟小时候相比,模样变化不大,随父亲更多一些。
父子俩甚至曾经擦肩而过,郭刚堂骑着摩托车到过郭新振后来生活的县级市,可惜两人并未相见。
离家24年后,郭新振儿时老家的房子已经被拆迁,原来的村子发展成为一个社区。在山东聊城市李太屯社区,郭刚堂早已为郭新振准备好了新房,随时等待孩子回家。
鲁豫团队记录了郭刚堂一家认亲前的画面,奇妙的是,郭新振被找到的前一天,郭刚堂的小妹在午休时梦到哥哥找到了孩子,第二天晚上果然就收到了确切的消息。郭刚堂的大哥得知郭新振被找到后,理发的时候直接激动地控制不住推成了光头。郭刚堂夫妻二人卖掉了家里的废旧物品,特意去市场买了能装一万元的大红包。
郭新振的母亲张文革对赶来的陈鲁豫感慨,24年了,大人都是在痛苦中度过的。一旁的郭刚堂憨憨地笑“以后你就没事儿偷着乐了”。
母亲看到照片一眼认出自己的儿子
找到郭新振的消息被证实后,铺天盖地的祝福通过网络涌向郭刚堂,一位网友给他留言,至今依然记得小时候偶遇这位寻亲父亲的场景:我小时候见过你,在我家门口,你骑摩托车,后面拉个寻人启事的旗。
支撑他坚持不放弃的背后,是余生能再见到被拐的儿子。
1997年9月21日,山东聊城李太屯村,27岁的郭刚堂结婚三年,儿子郭新振2岁5个月零17天。郭刚堂当年开拖拉机搞运输,下午回家的时候却看到门口围了百十号人,一位老人上前告诉郭刚堂“儿子被拐”的消息,那一刻,天都塌了,27岁的郭刚堂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白了头。
从那以后,郭刚堂就开始了24年的寻子之路。在李太屯村口,他骑着摩托车无数次出发,奔向未知的目的地。24年来,郭刚堂走过了全国数十个省份50多万公里,报废10辆摩托车。
“我没有理由停下,我也不可能停下,只有在路上,我才是一个父亲。”郭刚堂不敢停下来,内心也一度充满愧疚:为什么丢的偏偏是我的孩子?连自己的孩子都没有看好,不知道孩子怨恨我不?
郭刚堂说,其实从出发的那一天起,他就把命运的名字写到了自己手心里。24年可能是一个人人生中最好的阶段,郭刚堂全部用在了找孩子这件事上。这期间,多次有疑似郭新振的消息传来,但DNA比对后均不吻合。郭刚堂无数次怀着希望出发,再带着失望归来。他也帮助别人找孩子,见证过别的家庭重回团聚,他的孩子却迟迟不出现。
郭刚堂的寻子信息记录了郭新振的显著特征:左脚脚面与小脚趾之间有一明显疤痕;双手手指没有螺纹;耳朵较大,双耳上侧弧线处内边缘稍有尖骨隆起。此前,母亲张文革看到过很多疑似郭新振的照片,看着照片仔细端详,她甚至怀疑,这么多年过去了,不敢想象自己的孩子长成了什么样子。
直到这一次,张文革看到了郭新振的照片,她一眼认出是自己的儿子。一看到郭新振的照片,她立马哭了:“跟一百天的照片没什么区别,这一看,就是我儿。”
孩子此前从未采集过DNA信息
郭刚堂天涯寻子的故事家喻户晓,一个人,24年,骑坏十辆摩托车,行程五十余万公里,跑遍整个中国。团圆结局到来的同时,不少网友发出疑问:当年到底是谁拐走了郭新振?为何24年来杳无音讯?
7月12日,公安部召开的发布会透露出案件信息:1997年,一对情侣呼某、唐某两人相识并恋爱,9月一起在山东旅游期间为图财预谋拐卖一男孩。9月21日,两人窜至山东聊城,呼某在汽车站附近等候,唐某外出寻找作案目标,将在家门口独自玩耍的郭新振抱走,随后与呼某一起乘长途车返回河南,由呼某将郭新振贩卖。
拐卖郭新振的两名嫌犯
2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刑侦民警始终没有放弃,坚持不懈、接续侦查。2000年,DNA技术开始应用于打拐工作时,郭刚堂夫妇的DNA信息被采集入库比对,但让人感到遗憾的是,由于孩子郭新振之前从没有采集过DNA信息,所以多年来这个案件一直没有破获。
直到今年公安部部署开展“团圆”行动,将该案列为挂牌督办案件组织攻坚。郭刚堂的儿子被拐一案终于迎来了转机。
6月中旬,根据公安部指令,河南刑侦部门采集一名本地居民的血样,检验DNA信息并录入“打拐DNA系统”,成功与山东聊城郭刚堂夫妇比中,确认该河南居民即郭刚堂夫妇失踪24年的孩子郭新振。
一位父亲数十年如一日找寻儿子的故事让无数人感动、心疼。全国网友替郭刚堂感到开心的同时,提出了一些疑问:郭新振的养父母是否存在买卖行为?是否涉嫌违法犯罪?郭刚堂寻子的消息传播多年,郭新振的养父母是否存在故意隐瞒消息、阻碍解救的行为?
对此,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付建律师认为,如果郭新振的养父母存在买卖行为的话,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收买被拐卖儿童的行为本身已经是违法行为了,可以直接构成收买被拐卖儿童罪,但是我国刑法15年之前对于不存在虐待行为、不阻碍解救的,一般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所以收买行为可能还要考虑收买时间的问题。而如果郭新振的养父母看到郭刚堂找孩子的消息而故意隐瞒的话,则属于阻碍解救的行为,而根据我国刑法中关于收买被拐卖的儿童罪的相关规定,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从轻处罚。
究竟是否要追究养父母的责任?郭刚堂一家用行动表明了态度。认亲之前,郭刚堂特意买了山东当地的土特产,打算送给郭新振的养父母。坚持24年以后,郭刚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希望见到的儿子是一个健康的成人,如今儿子读了大学本科,做了老师,生活不错。得见亲生父母的郭新振也不愿生活被打扰。
郭刚堂说,他愿意用真诚对待儿子的养父母一家,把对方当作亲戚。对于郭刚堂来说,他只盼望团圆。
编辑:黄志航
统筹:石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