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房产家居、生活百科、国际资讯、热点新闻、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08-19 14:55:34
今年以来,各级教育部门积极推动学校的课后和假期托管服务,作为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的举措之一。这一尝试获得不少好评,但在现实中效果尚待观察。据报道,海淀区某重点小学一个班选择课后托管的只有3人,一个年级不到40人,都不到10%。暑期托管的参与比率应该也不会相差太大。
对此,北京市教委的负责人对此有一段表态:“不能强制学生参加,更不允许动员不参加。”
“不能强制参加”很容易理解,也是应有之义,问题倒在于是否能落实——如同北京市教委同样说“不得强制教师参与托管服务”,但许多教师对此存疑。而“不允许动员不参加”就更值得讨论了。
“不允许动员”,针对的是谁?只能是学校或家长,那么对于这项“实事、好事”,学校或家长为何有可能动员学生不参加呢?
从学校或老师的角度,如果将托管服务变成变相强制,无疑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当参与人数不足时,托管本身也可能效率不高。相应的对策可能是:不要将托管仅仅作为学校的任务,而放到更广泛的公共服务体系中去,例如利用社区活动中心、公共图书馆等资源。
从家长甚至学生的角度,有位家长的评论颇有代表性:“孩子参加了几次托管后,回来说:‘以后还是提早接我吧,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早早走了。’”在目前的社会氛围下,试图利用托管服务去减轻课后负担,尤其是“抗衡”校外培训,不仅无济于事,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以电视剧《小舍得》为例,家境贫寒但天赋过人的米桃,被“鸡娃”的颜子悠,试图快乐教育的夏欢欢,谁更需要托管呢?颜子悠肯定不愿意;夏欢欢参加的前提是很多同学参加;米桃需要托管,但她需要的更多。如果风帆小学开展托管服务,理想目标应该是让米桃学到东西,让欢欢交到朋友,最后颜子悠可能也会参加。
所以,要让托管这件好事真正做好,首先应明确托管是一种“托底”,是为了解决部分家庭课后家庭教育的困难,所以要真正贯彻自愿原则,并且最好从最需要的地区、最需要的人群开始——海淀区肯定不是最需要的地区。
其次,不应以校外培训作为“假想敌”,而是将托管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试验田。除了体育运动外,阅读活动、科学实验等等都值得推广,也不能刻意回避语数外——只要不是课内的重复和机械训练。比如针对米桃这样的孩子,为何不能提供数学拓展呢?
要做到这些,当然不是仅仅靠学校就可以做到的。教育部门勇于承担值得点赞,但不能只让学校承担,而要更多力量的参与,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各级政府的有效支持。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