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没有超级反转!

2021-11-15 23:53:40

审判之逝湮灭的记忆 https://m.kwudor.com/article-1270.html

风向,确实在变。

1

最近的楼市动向,吸引无数人的眼球。

上周三周四连续两天,房地产股债齐涨,一片萧条声中愣是杀出满屏红。

废话文学大师港口大爷表示:“我上一次见到房地产这么景气,还是在上一次。”

市场似乎闻到了一丝“起死回生”的气息,突然惊坐起。

9月底,央行、银保监会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指导主要银行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

官媒《金融时报》,时机恰好地报道了高盛集团抄底中国房企债券的消息。

11月9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召开房地产企业代表座谈会,众多房企融资迎来环境宽松。

10日,央行罕见单独发布10月个人房贷消息,环比增加1013亿元。要知道,过去央行都是把房贷下降作为宣传风向的。

诸多城市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放贷加速,深圳一个月,北京、上海两三个月,长春甚至短到一两天。

如此种种,风向好像真的在变化。

正在此时,沈阳来了一个“爆款”。

沈阳11月10日召集开发商开会,内部宣布了多项楼市新政,包括放松限购、限售和认贷不认房等,并从11月11日开始执行。

一个省会城市突然取消限购,市场就炸了。

自媒体铺天盖地的消息涌来,“楼市大反攻”“救市潮来了”“楼市最艰难时刻过去了”……

但第二天,沈阳房产局就表示“没有这个消息”。但部分房企明确表示,确实开过会,通知房企将松绑限购、限售等政策,但不会出台红头文件。

突然就“罗生门”了起来。

正研究沈阳地图的港口大爷气哄哄地说:“还不是你们这些自媒体,唯恐天下不乱,这下都尴尬了吧!”

这就像大家都感受到了风向在变,但又看不到树叶摇晃。

有些扑朔迷离。

2

楼市的压力有多大?看看最新公布的数据就一目了然。

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24934亿元,同比增长7.2%,创下今年以来的最低记录。

尤其是新开工面积,1-10月份同比下降7.7%,市场供应正在缩量。

再看前10个月份的销售数据,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7.3%,创下今年以来的新低;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11.8%,同样是今年以来的新低。

二手房同样如此。比如北京,10月二手房市场网签量年内首次跌破万套,同比下降35%,已经是连续7个月出现下滑。

市场的冰冷,还在加剧。

而缩量的同时,房价涨幅也出现创纪录的画面。

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的二手房价涨幅,已是“绿油油”一片。

70个城市中,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仅有4个,而下跌的城市数量达到了64个,还有2个城市持平。

这是最近一波楼市热潮以来,从未出现过的情景。如果说9月份52个城市下跌,还多数停留在二三线城市,那么10月份的64个城市,可谓一二三线城市无一幸免。

其中,4个环比上涨的城市是:赣州、三亚、海口、大连,但涨幅都不超过0.5%。

而64个环比下跌的城市中,南充、大理、泸州、韶关、牡丹江5个三线城市依旧垫底,跌幅接近1%。

还有北京、广州、杭州、哈尔滨等17个城市的环比跌幅,超过0.5%。

与去年同期的房价相比,47个城市同比上涨,23个城市的房价跌回一年前。

其中,北京、广州的涨幅都超过8%,排在前两位。海口、上海超过7%,紧随其后。加上后面的三亚、长沙、西安、杭州、南京等城市,涨幅超过5%的城市就有13个。

23个同比下跌的城市中,南充、牡丹江、安庆依旧垫底,跌幅都超过3%。太原、石家庄、秦皇岛、岳阳4个城市的跌幅,都超过2%。

市场仍在探底的过程之中。

风向在变,但并没能改变市场冰冷的现实。

3

楼市的底,何时才会到来?

从央行的“两个维护”,尤其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直接指向爆雷房企交房、房贷审批慢甚至不批两大症结。

到银行可能突破“两条红线”,放款速度加快,再到房企的“三条红线”规则也面临调整。

套在房地产头上的紧箍,确实在松动。

最起码在政策方面,底牌已经亮了出来——房地产税。

尽管试点城市名单还没有消息,尽管民间预期房地产税可能不会太过严厉,但对房地产的监管,没有比房地产税影响更大的了。

船长之前曾说过,凡此种种松动迹象,一切的宗旨,都是为了房地产不硬着陆。

港口大爷也表示:“腰带勒得太紧,松一松很正常嘛!”

房地产行业,一直以来是中国经济的支柱行业,其身后跟随的产业链条就多达几十个。一棒子打死,多个行业将面临灭顶之灾。

但是,把腰带松一松,并不意味着就把腰带彻底抽掉了。

如果把最近的反弹,当成市场真正的底部,当成又一次的辉煌来临,恐怕更不妥当。

这不,股市刚一大涨,就有大佬出来吹风了。

房地产不会回到原来的老路上,房企就别抱幻想“重返巅峰”了。

银保监会也出来表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依旧是第一任务,并再次提到“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

房企的融资难题正得到缓解,但不可能再让你回到泡沫化的过去了。

还是那句话,永远不要低估上层想要甩掉房地产包袱的决心。

超级反转?不存在的。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金牛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房产家居、生活百科、国际资讯、热点新闻、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金牛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