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房产家居、生活百科、国际资讯、热点新闻、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12-18 22:13:55
滴滴车主app最新版下载安装 https://www.uzhuan.com.cn/24482.html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这恐怕是每一位家长的期盼
但在成龙成凤的过程中
家长却不可操之过急、揠苗助长
今天
学姐在热搜上看到了一位家长
一向温柔可亲的学姐表示
真的被气到了
01
让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学文言文和高数
这件事是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官方微信发布的
建邺法院处理的一起家庭纠纷
毛先生系博士毕业,与郑女士婚后育有两子女小明、小佳(均为化名),儿子小明7岁,读小学一年级;女儿小佳5岁,读幼儿园。
郑女士称,丈夫毛某经常向两子女小明、小佳(化名)教授中学、大学的知识,让两孩子学习文言文和高等数学,并要求两子女学习至深夜,其在教育子女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使用侮辱性字眼进行谩骂,有时甚至出现殴打行为。
小学一年级、幼儿园
学习文言文和高等数学
要求两子女学习至深夜
毫不夸张地说
毛博士这培养力度
恐怕连大学生都要吓跑了
众网友也是纷纷表示:
揠苗助长不可取
更不要说毛博士还有谩骂和殴打的行为
这已经不是教育方式的问题
这是家暴的问题
当地公安民警、妇联工作人员、学校老师都介入协调了
结果毛先生一直不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反而认为其管教孩子仅为“家务事”
拒绝接受相关人员的协调
好在妈妈郑女士是个“拎得清”的人
郑女士向法院申请了人身安全保护令
禁止被申请人毛某打骂申请人及申请人的子女小明、小佳
禁止被申请人毛某限制申请人及申请人的子女人身自由
02
“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真的没有“抄近道”一说。毛先生从孩子在幼儿园、小学的时候,就开始紧抓孩子学习,不得不说对教育还是很重视的。但对于这种教育方式,学姐不敢苟同。
都说“虎父无犬子”。大概毛先生也想让孩子跟自己一样,在学术的道路上走得尽量远一些,但教育总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看,并不是说父母是博士,孩子未来一定就能成为博士。学会接受孩子是一个普通人,也是为人父母的一门必修课。
学姐忽然想起了北大副教授丁延庆。
丁延庆小时候被称“神童”,6岁就能背下整本新华字典,更是一路晋级获得了博士学位,最终在北大任教,夫人也是北大高材生。这样的“双高学历”组合,女儿的学习成绩却“一团糟”。“双减”背景下,丁延庆除了多引导孩子读书,也给孩子在学习上彻底“放羊”,结果反而比每天盯着孩子好了很多。
所以说到底,在学习这件事情上,父母能做的不是帮助孩子学习多少知识,而是尽量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像毛先生这样的简单粗暴的灌输式教育,并不是最优解。
教育,更多的是静待花开。
03
语言暴力比身体暴力更可怕
在这个案例中,学姐还关注到的一个重点是毛先生在教育子女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使用侮辱性字眼进行谩骂,有时甚至出现殴打行为。而且毛先生在有关部门介入进行协调时,一直认为管教孩子仅为“家务事”。
首先要提醒毛先生以及像毛先生一样的家长,管教孩子不是“家务事”。
无论是《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是《反家暴法》亦或是2022年1月1日即将正式施行的《家庭教育促进法》,都有类似的表述。
像毛先生这样的行为,是家庭暴力。
被申请人虽并未对孩子肉体上造成严重的损伤,但存在长期辱骂、贬低孩子进行精神侵害的行为,也属于家庭暴力。
至于如何管教孩子,法律已有明文规定。《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家庭教育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
建邺法院同样认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有对未成年人进行合理教育的职责,但应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尊重未成年人的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
其次,学姐想提醒大家的是,相比于身体上的伤害,侮辱性的字眼、谩骂这样的语言暴力给孩子们的伤害更让人心疼,也更应该引起更多人的重视。
好在结局还算美好
法院最终签发了有效期限为
三个月的人身安全保护令
在保护令有效期之后
承办法官向申请人回访
得知被申请人未再出现打骂孩子的情况
拒绝家庭暴力
拒绝“揠苗助长”
让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快乐成长
让我们一起静待花开~
—END—
资料|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图片|ICphoto
编辑|菲仔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