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房产家居、生活百科、国际资讯、热点新闻、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1-12 22:31:02
说起李河君,可能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耳熟。没错,几年前李河君凭借1600亿身家成为首富,一时风头无俩。
好景不长,2个月后,正在股东大会上慷慨激昂的李河君,却被秘书告知自家股票被停牌。短短20分钟的时间,公司旗下股票暴跌47%,瞬间蒸发1442亿港元。刚做了2个月的首富,转眼间被打回原形。
1、农民出身,白手起家建立千亿帝国
1967年,李河君出生在广东河源,家中条件艰苦,但他本人很争气,凭借努力考上了北京交通大学。
大城市的繁华让出身于农村的李河君啧啧称赞,很快他的心思就不在学习上,想着如何创造财富。于是,他和同学一起做起了“二道贩子”,这段时光后来也被他自嘲“在中关村的时间花在倒卖电子元件了”。大学毕业后经过6年的闯荡,抓住机遇的李河君已经积累了8000万的财富。
底子充实后,李河君的眼界变得更广。经过考量之后,他创建了自己的公司——汉能集团,主营水电站业务。随着公司业务越做越大,水电站遍布全国各地,李河君很快赚得盆满钵满,个人身家迅速来到20亿。
然而,李河君显然还有更多的想法,民营水电站给他带来效益之后,他又瞄准那时候颇有前景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野心十足的他很快提出2000多亿的规划,大范围建造大型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及研发基地。为了弥补资金空缺,他乘坐自己的私人飞机到处拉投资,后来终于让汉能上市。公司上市之后股价一直上涨,到2015年3月市值突破3000亿,推着李河君登上首富的位置。
2、行走踏错,千亿身价成为泡沫
刚成为首富的李河君,短短2个月时间后就跌落谷底,汉能薄膜被强制停牌。
2022年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21113.5万千瓦,同比增长47.6%。按理说光伏行业前景广阔,但汉能为何至此?原来,业内经过长达2年的调研发现,汉能薄膜为了吸引投资“粉饰”自己的业绩报表,实际上是“拆东补西”,只做表面功夫。为此财富暴跌的李河君再也兜不住了,挣扎5年后只能宣告汉能移动能源破产。
俗话说,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适逢其时的李河君的商业头脑不需质疑,然而人心不足蛇吞象,他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终究还是吃了大亏。对比鲜明的是,作为半个老乡的港富李嘉诚显然更加老谋深算,早就明白现金留存和多领域布局的重要性。很长一段时间,李氏在房产、水电等投资领域豪掷千金之外,也同样在生命健康领域出手阔绰。
据了解,几年前李氏曾经飞往加利福尼亚找寻商机,随后偶然接触到“Wlnad”类物。经过尝试之后,他感叹自己仿佛回到“20岁后生仔”,斥资2亿支持研发之外,还每年花费156万获取使用。公开资料显示,该物核心机制成分曾被美科学家发现和证实端粒长度扭转的正向作用。而端粒作为重要的年龄标识,与生命长度之间彼此关联,因此被称为生命的“晴雨表”。外界猜测,如今90多岁的李氏不服老的状态可能正出于此。
经过数年的发展,该物质相关技术不断提升,在东京大学等知名研究机构加入研发赛道之后,生科企莱特维健进一步推进其低门槛实用化,进阶成果“莱特维健烟酰胺”在当地走俏,随后引入国内亰-东等渠道后出现断货潮,目前已经收获数十万的正向反馈。
业内对此分析分为,未来有望达到千亿规模,而在大健康的背景下,会有越来越多的资本及科研力量入局,届时可能取得更好的预期。如此看来,李嘉诚的眼光和嗅觉又再一次得到验证。
3、一片狼藉,公司大楼贴出拆迁通知
曾几何时,李河君还在放话要把薄膜发电的事业做下去,一定会坚持到底。而如今,薄膜发电一言难尽,他的事业也变成一片狼藉。
2021年7月,汉能总部贴出搬迁通知,曾经的商业巨头似乎正式没落。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和汉能有关联的投资机构、供应商等无一例外地翻了跟头。而李河君也变卖了他的私人飞机,虽然又将其租回充当门面,但因为交不起租金且拒绝归还,被飞机公司强制追回。
成王败寇,或许李河君本人也没有太多过错。但几年过去,物易人非,他还能再现当年的辉煌吗?